化妆品备案中功效宣称评价应对攻略

最近很多小伙伴在咨询小助手:问小助手在产品备案时推荐用哪种功效宣称评价方式?

今天小助手就用一篇攻略告诉大家,如何选择合适的功效宣称评价方案,快速安全地通过化妆品备案



功效评价要求实施背景:


2022年1月1日起,国家药监局开始实施《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的化妆品,应当按照本规范进行功效宣称评价。

《规范》所指的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是指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研究数据分析或者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等手段,对化妆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功效宣称内容进行科学测试和合理评价,并作出相应评价结论的过程。



功效评价具体要求:


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祛痘、滋养、修护这几个贵族功效只能选择人体功效评价了,没有其他选择,其他功效才有三选一/四选一的机会。

小助手抽取目前备案系统1700多款已备案产品的功效数据,我们发现各种功效占比情况如下:

从数据上看,绝大部分(88%)的护肤产品都选择了宣称保湿功效,绝大部分(占总产品的4%)发用产品都选择了护发功效。从数据来看,后续市场上宣称保湿、护发功效的产品会占主要部分,产品的同质化就非常严重。


通过功效宣称评价项目要求,我们发现保湿和护发都是四选一,可以用文献资料或者研究数据作为功效评价的依据,也可以用人体功效评价试验、消费者使用测试、实验室试验,可操作性强。

小助手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发现,现在有一部分企业选择保湿、护发功效的时候会采用文献资料或者研究数据作为功效评价的依据,但是大家普遍会担心:文献资料目前是否可以通过备案,而且通过备案以后就真的“安全”了吗?


针对大家的担心,小助手特意咨询了行业内的大咖,发现两个问题点:目前保湿、护发可以用的文献不多,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但是中国知网上相关联的文献可能只有30篇左右,并且绝大部分文献都只是展示了原料的保湿效果对应的有效浓度,没有结合产品的配方来进行分析,那这里就会有3个风险点:


1、假设产品年备案量40万款,如果88%都选择保湿,如果选择保湿的都选用文献资料或者研究数据,那么就意味着有35万款产品,但是只有30多篇文献资料,这个重复性太高了,会导致风险值非常高。


2、如果使用的文献资料或者研究数据没有与产品配方对应,那么由于不同产品的成分组成不同,可能会相互作用,那么同一原料保湿功效的作用效果就可能不同了,比如洗手液、面霜、爽肤水他们的配方体系不一样,同一个成分同一浓度在配方体系里面是否都能起保湿作用就不一定了。


3、如果直接引用文献资料或者研究数据,没有进行测试或者验证,那如果抽查检测产品无实际功效,那么这个损失就会非常大。


除了文献以外,小助手还针对其他三种测试方式优缺点进行了整理

三种功效备案方法对比表

备案方法

维度

推荐度

原因

文献

成本

★★★★

成本相对低

时间

★★★★

时间相对

风险性

风险高,容易被处罚

实验室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法、斑马鱼、细胞法等)


成本

★★★

成本中,1000-6000不等

时间

★★★

时间少,7-20天不等

风险性

★★★★

风险低,有检测机构担责

消费者/人体

成本

费用高,7000-30000以上

时间

时间长,50-110天不等

风险性

★★★★

风险低,有检测机构担责


小助手温馨提醒:1

如果使用文献资料、研究数据作为功效备案依据,建议配方体系和文献内容一致,避免备案后的风险。

2

在整个备案功效体系同质化非常严重的现状下,差异化的功效宣称是否会在产品销售时更有竞争力?

3

除了有国家标准的测试方法:如美白祛斑、防晒、防脱发外,其他所有团标、实验室测试方法,对于备案来说效果一样,都无法获得国家认可的CMA或者CNAS资质,在选择测试方案时要注意鉴别。

4

要重点留意测试标准或者要求的变化,如有国标、行标出台,要及时跟进确认产品功效是否匹配。